堆肥

利用含有肥料成分的植物遺體排泄物,加上泥土礦物質混合堆積,在高、多的條件下,經過發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製成的有機肥料。

不過若將未發酵過的有機資材直接施入土壤,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對植物有害的物質,同時在分解時微生物會大量消耗土中的氮素,造成和植物搶氮的情形,反而會抑制植物生長。因此堆肥需要完熟後才能投於土壤中

而透過微生物分解作用,會讓有機肥料發酵熟成,轉化為鬆軟的有機肥料。

而其發酵可分為有氧堆肥和無氧堆肥兩種方式。

製造堆肥須先收集適當材料,如稻草莖蔓、野、樹木落或是糞便等,然後將其適當混合,並添加適量的氰氨化鈣,促其發酵,然後覆蓋上破、破、稻草等來避免肥份喪失。

然後每隔大約三、四個星期翻積一次,大約經過三個月左右,堆肥就能使用了。

堆肥最好置於堆肥舍。若無堆肥舍也可使用露天堆肥,但必須選擇適當地點,以免因日曬、雨淋及風吹,導致礦物質溶失。

而施於農田中所使用的肥料,就是使用人畜的尿和植物莖葉作堆肥為主。

有機材料堆置:包括各類生熟廚餘、枯枝落葉木屑等

好氧堆肥:利用容易添加、取用且透氣性佳方便翻堆的有蓋容器進行推肥以阻隔蚊蟲或動物破壞再將材料充分接觸空氣的堆肥方式好氧堆肥最快在2週,最遲在2-3個月內堆肥就可以達而一個基本穩定的狀態。這時候只要把尚末完全分解的大塊廚或有機資材挑出,即可使用

好氧發酵:利用開放式的箱子或空間,讓材料充分接觸空氣,讓好氧菌分解成有機材料,操作過程中較容易散發出氣味因此就較易引誘昆蟲。其堆肥熟成進度較快,堆肥的成品較為乾燥的鬆軟有機肥其完熟時的酸鹼度則偏中性。

無氧堆肥:將材料置於密閉的空間或容器中阻絕空氣流通的堆肥方式

厭氧發酵:指不需要氧氣生長的生物,利用厭氧菌進行分解有機材料。而當中一般都是細菌。可以分為三種,即專性厭氧生物、兼性厭氧生物及耐氧厭氧生物。利用可密閉的空間或附蓋的箱子或桶子將空氣阻絕,發酵過程中有會較重的氣味,但密封好就不會散發氣味及引誘昆蟲前來,但土肥熟成速度則較慢,堆肥成品則略微潮濕的有機肥和液肥完熟時酸鹼度則較偏酸性,

微生物分解作用:藉由細菌、真菌,蚯蚓,昆蟲等無脊動物進行微生物作用,將有機物分解進行發酵讓有機質趨於穩定,過程中溫度會升高,能消除對好氣味、殺滅病原菌。

影響發酵快慢因素

分別為材料的碳氮比、空氣、水分、濕度、溫度、微生物、時間;透過以上方式待有機材料發酵完畢後,即得完腐熟的有機肥或液態肥料

如何分辨堆肥為完熟肥or半熟肥

堆肥因為發酵程度不同,可分為完熟肥和半熟肥。

半熟肥:一般指堆肥材料明顯或稍微還看得出原本的樣子;其肥份新鮮有效,對土壤改良效果佳

完熟肥:則是堆肥材料多數已經粉碎並轉為黑褐色手感膨鬆,不結塊,聞起來有泥土的香氣,沒有惡臭或阿摩尼亞的味道。以石蕊試紙測試時,酸鹼值<PH值>趨於中性。其肥份較差但較穩定,對土壤改良效果有限

影響堆肥熟成的原因:

空氣流通

充足的空氣流動,可以讓好氧菌更活躍,進而加速堆肥的進行

水分適中

沒有水分,發酵無法進行,但太濕又會轉為厭氧發酵而生臭。因此要注意保持適當的肥堆濕度

溫度升高

在理想的狀態下堆肥可以在短短幾升溫至60-70℃,但這是堆肥材料比例完美、體積夠大、通氣之好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因此即使沒有感覺到堆肥溫度上升,發酵仍會進行。好氧菌在高溫時會較為活躍,因此如果夏天堆肥的熟成時間是2個月,同樣的操作方式到了冬天,完熟時間可能會延長一倍

體積

體積愈大的堆肥保溫愈容易,發酵也會更順利。但體積太大也會造成難於翻堆的問題

材料碳氮比例

堆肥材料的碳氮比例,是影響發酵快慢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微生物需要碳素當作活動能源,同時也需氮素來建造繁殖作用,適合微生物活動之碳氮比建議在於20:1至30:1之間最為適當,但等到分解穩定時,堆肥材料中的碳氮比會逐較減少

如果碳素過高,會讓微生長無法大量繁殖,發酵進度就顯得緩慢。如果碳素較少,微生長會分解出過多容易散失的氨,進而導致氮素損失

分解時間

不同的堆肥材料、通氣程度、水分控制、溫度高低等都會影響堆肥完熟所需時間。堆肥材料的影響最大如:肉類、骨頭、蛋殼、等所需的分解時間最長,生或熟菜葉則非常快

微生物含量

微生物是讓堆肥發酵的最主要功臣,在自然界中即存有這些微生物

PH

 一般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值是中性或弱鹼性,PH值太高或太低都會影響堆肥的處理。在堆肥初始階段,由於有機酸的生成,pH值會下降,然後上升至8-8.5左右,如果廢物堆肥成厭氧狀態,則PH值繼續下降。

PH值也會影響氮的損失,因PH值在7.0時,氮以氫氧化氨的形式進入大氣。但在一般情況下,堆肥過程有足夠的緩衝作用,能使PH值穩定在可以保證好氧分解的酸鹼度標準值

C/P

堆肥料的C/P以75-50為宜。增加無機磷(包括易溶和難溶磷肥)主要目的是通過堆肥使無機磷轉化為有機磷或磷酸根,通過金屬元素(如Ca或Fe)與有機酸,如腐殖質酸形成三元複合體,達到減少磷肥直接施用造成的土壤固定作用;難溶磷肥(磷礦粉)可以通過堆肥過程達到提高溶解度目的 

堆肥的作用

增加土壤有機質

通常的土壤由於微生物的不斷作用,有機物質不斷分解消耗,一般每畝地每年需補充400kg有機質(幹重),才能維持土壤有機質的正常含量。施入優質堆肥可使有機物和養分大幅度增加。

改善土壤結構

堆肥中的有機物能與土壤結合,使粘質土壤鬆散,沙質土壤結成團粒。相關研究指出,堆肥施入土壤,能明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率,使土壤固相下降、液相和氣相增加。而肥堆肥與泥土充分混合,可有效改善土壤結構

提高土壤功能

土壤中加入堆肥,由於其結構改善,可以促進通風,提高保水能力,有的土壤可以達到沼澤地的保水程度。

促進植物根系增長

堆肥本身是腐殖質,能促進植物根系的生長和增長。

堆肥中含有豐富的微生物和原生動物,如硝化菌、纖維素分解菌、藻類原生動物和蚯蚓等,施入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生境的結構和功能,或成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屏障”,作物不易受蟲害。還由於微生物能分泌出一些有效成分,可直接或間接的對植物的根吸收發生良好的影響,使肥效得以晝夜發揮。

混入土壤當基肥

堆肥的比例建議可用1:3或1:5的比例混合入土中,提供植物生長初期的養分稱為基肥。自製堆肥的肥份比化肥低很多,但直接用來栽培植物還是會造成肥傷,因此正確的使用方式應該是將完熟的堆肥和一般土壤以適當比例混合後再使用

直接灑佈土表當追肥

做好的堆肥就是植物與土壤最佳的肥份來源。如果植物正好在生長中期,可用鬆散的灑佈方式,施用於土面或花盆盆面施以堆肥

製作液肥用於噴灑葉面

將製作好的堆肥用布包或紗網裝一小袋泡入一大桶水中,就可得到液肥。前幾天可能會嗅到異味,等異味消失,桶裡的水變成淡褐色時就能使用了。因為已將肥份稀釋過,使用方式可直接噴灑在植物葉片上,因吸收快,很適合生長較差的作物。

也可直接澆注於土面。為了避免造成肥傷,液肥顏色太深時需加水稀釋,直到液肥呈烏龍茶般的淡褐色 

施放裸露土面做護根覆蓋

為了避免植物受冷熱衝擊,防止水分快速蒸發流失、抑制雜草生長與土壤流失,栽培者會在植株附近的土面覆蓋不織布、塑膠布或一些有機資材來做保護,這個方法便稱為”護根覆蓋”

而完熟堆肥或半熟肥正是非常好的護根覆蓋物

土表覆蓋有機肥後可減少水分蒸發,效果達10-50%,因此可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有覆蓋的土壤可降低植物根部的冷熱衝擊,免受寒冷及高熱的傷害,同時可保護土地預防粒流失。鬆軟的有機堆肥也有抑制雜草生長的效果。

在初期它達到所有護根覆蓋的效果後,還可讓雨水或澆灌水均勻流入土中,到達植物根部,在分解過程中緩緩釋放肥份補充生長所需。

不過為了達到良好的護根覆蓋效果,覆蓋需要有一定的厚度。這時可選擇一次覆蓋或分成數次,搭配拔下的雜草、落葉、市場丟的菜葉、果皮等一起操作

依空間與工具選擇堆肥方法

若是像陽台或小院子的小空間,以不占空間的堆肥放置袋為主

目前市售的堆肥器材有簡易的廚餘桶亦有高級的廚餘處理機。一般常見採厭氧發酵的廚餘桶,如果搭配合適的菌種或堆肥促進材操作就較方便

如果有庭院或花圃、花台的大空間,可以用掩埋式的堆肥方法,所需要的工具就只是一把鏟子或鋤頭即可。如果擁有一塊閒置的空地,那麼落葉堆肥法連掩埋都不用只要持續不斷的把落葉加上去,並適度灑水即可,最多也只是需要偶爾用把鏟子翻一翻即可

為了避免堆肥的臭味和病蟲滋生,因此會選擇密閉式的市售廚餘桶來操作,但厭氧式堆肥的熟成進度慢,因而需要使用好幾個廚餘桶來操作,但許多人家中空間有限,不方便擺放太多桶,因此當廚餘在桶中發酵了一個月後,我們可以將這些已經排掉多餘水分的半熟廚餘改用掩埋法方式處理,或者是改採開放式的方式,將廚餘桶裡的半熟堆肥約2倍以上的一般土壤中後裝入透氣的PP袋中,如此作用堆肥熟成的速度加快了,堆置也變得方便許多

簡易堆肥操作方法

開放式廚餘推肥

堆肥箱的選擇:開放式堆肥的每批廚餘達到半熟可用程度,約需2-4週不等的時間,由於每個家庭產生的廚餘量不同,因此堆肥箱的大小,應該選擇至少可堆置自家兩週以上餘量的尺寸

肥料施用的選擇:已發酵至穩定半熟肥的廚餘堆肥,即可施用在盆器或菜畦土上。若要施用在栽培土中,需要以1:3以上的比例混合均勻

選擇通風處擺放:擺放堆肥箱的空間,宜選擇通風處,較佳的空氣流通可幫助發酵與調節水分

廚餘堆肥應避免過濕易發臭:廚餘堆置如果太濕,容易轉成厭氧發酵而發臭。

乾濕的判斷,以翻攪後材料間仍明顯看得見水分為太濕,這時候就必須多加些堆肥促進材來調整。但如果太乾,也會使得發酵停止,這樣就必須添加少許水分

堆置過程中如果真的不小心讓廚餘桶進水,泡水了,且已經無法把水分瀝乾,可以準備一個能加入大量水的水桶,把材料全倒進桶中並加入大量的水,改轉為製作有機液肥

翻攪次數:每隔5-7天,就必須做一次全面性的翻攪,記得箱子底層和四個角落都要翻攪到

麻布袋堆肥

水分控制:麻布袋堆肥法若要操作成功,必須非常注重水分的控制。堆肥濕度判斷,可用手抓一小把堆肥,用力擠壓時會滴出一點點水分即可

搖晃麻布袋材料更混合:麻布袋因為材質較軟,有時候會攪拌不易。可以把整個麻布袋提起從各個角度搖晃或輕碰撞地面,讓袋裡的材料能達到充分的混合

墊磚塊有助通氣:麻布袋靜置時,可用兩塊平行的磚塊在麻布袋下,可有效地幫助其通氣

避免寵物咬:若擔心廚餘氣味會吸引貓狗等寵物來咬,不妨另外套上膠箱防止寵物的侵襲

通氣式堆肥箱

選擇輕介質,不耐重的堆肥箱:堆肥箱的箱板是組合式的,而且是鏤空網狀,因此較不耐重。操作時應避免受力,並儘量選擇重量較輕的介質如椰土、粗糠、米糠等做為廚餘的覆蓋材料

熟食廚餘需清洗濾乾:亦食的廚餘,可以準備一個濾網,將餘置入稍微用清水沖洗並濾水分後,再放入餘桶中。屋於弢頭或貝殼,除可以先用榔頭敲碎,否則對要放入廚餘桶內

廚餘需壓緊避免生蟲:如廚餘沒壓緊、太鬆散或包在塑膠;袋內太多天而長出蛆蟲時,應馬上掩埋並特別壓緊後,用花土或泥土埋厚一點約2-3公分,蛆蟲就會在發酵中消失

灑水保濕可促進發酵:投入大量的乾雜草、樹葉、菜葉及果皮時,需在掩埋後灑些水,讓堆肥保持適當濕度,發酵才容易進行

堆肥材料先剪小,可促發酵速度快:基本上可分解有機質都可用來做堆肥,但如果事先能將體積較大的材料用剪、切的方式使體積變小,則發酵熟成的速度會更快

木屑貓砂堆肥

雙層盆較能節省貓砂使用:使用雙層貓砂盆來操作會較為方便,貛咪排尿後只要輕晃貓砂照讓木屑砂的厚度均勻即可,不而要刻意讓粉碎的木屑掉入下盆,這可節省貓砂的使用量

貓糞不加入堆肥中:考慮貓的糞便味道以及病菌的問題,貛糞請不要加入堆肥當中,若可確認貓咪是健康的進而使用貓糞當堆肥也是可以的

分箱使用更方便:利用回收箱,分別設置一個是正在使用的堆肥,一個是堆滿發酵中的堆肥,另一個是裝有已經完熟的貓砂堆肥,透過這樣的分類使用上更為便利

貓砂完全濕了再做堆肥:掉落下盆的貓砂如果仍然乾燥,可繼續保留,這些碎屑還能繼續吸收和分解臭味,等到完全濕了之後再移做堆肥使用

堆肥混合土壤可防止結塊:貓砂的設計原本就是易於吸水,製成的堆肥若直接施於土中會有容易結塊的問題,因此在使用前,建議和一般土壤、培養土或者粗糠以適當的比例1:1混合後再使用

蚯蚓堆肥

酸鹼值6-8適合蚯蚓生長:蚯蚓適合生長的環境酸鹼值是6-8,養殖初期第一次投放的完熟堆肥應到化工行購買PH試紙進行酸鹼值測試

置於通風陰涼處:蚯蚓適合生的環境溫度約5-35℃之間,在15-22℃時最為活躍蚯蚓不喜歡太陽,幾乎都生活在土中,因此堆肥養殖箱需要置於在通風陰涼處

過於潮濕易導致蚯蚓死亡:黑蚯蚓適應的濕度約35-40%而紅蚯蚓適應的溫度約50%以上。因為蚯蚓是靠皮膚呼吸,因此過濕會讓蚯蚓窒息而死

紅蚯蚓易較快製造蚓糞:台灣田間挖到的蚯蚓一般是黑蚯蚓,而用來做堆肥的蚯蚓則多為紅蚯蚓,兩者的習性類似,也都能用來做堆肥,但是紅蚯蚓的繁殖間期較短,可較快大量生長並製造蚓糞

廚餘先放置3-5天再掩埋最為理想:蚯蚓沒有牙齒,因此不要投入纖維質太高的廚餘。可先將廚餘放在廚餘回收桶3-5天再掩埋會較佳

廚餘不足可用米糠代替:如果飼料或廚餘不足時,可暫時用米糠進行餵食

過量繁殖即移出:蚯蚓繁殖太多時,可移出一些放入田間、花圃或盆栽中

適合當蚯蚓的食物:蚯蚓不喜歡食用辛辣或柑橘類的廚餘,所以可將木瓜皮、香蕉皮直接搗碎後埋入當作蚯蚓的食物

密閉廚餘桶堆肥

搭配菌種可減低氣味、促發酵:廚餘桶堆肥所產生的氣味較重、發酵較慢,因建議儘量搭配堆肥菌種使用

異味與菌絲皆屬正常現象:在廚餘分解過程中如產生酸菜味或白色的放射線菌群,這是屬於自然正常現象

桶蓋要完全蓋緊:廚餘桶的原理屬厭氧發酵,因此每次加入廚餘後,一要確保桶蓋有完全密閉蓋緊

難分解的廚餘:纖維質太高或不易分解的材料如花生殼、蛤蠣殼、大骨頭等不要投入廚餘桶中

混粗糠靜置2-3天味道會消除:將廚餘從廚餘桶中倒出和粗糠混合時,廚餘的臭味仍然很重,不過在麻布袋內靜置2-3天後,難聞的味道很快就會消失

環保洗衣粉可清除營養液油脂:

如果投入的廚餘是烹煮過的,那麼收集來的營養液偶爾會在表面出現一層油脂,這時只要加入一瓶蓋的環保性洗衣粉就能清除油脂,同時還能酸鹼中和,讓營養液的酸鹼值趨於植物更喜愛的中性

加入鳳梨皮堆肥品質佳:鳳梨皮含大量酵素,將鳳梨皮切碎混入廚餘桶中,所得到的營養液顏色會很漂亮且品質佳

落葉堆肥

適時灑水可促進發酵:落葉因為含水量低,為了維持良好的發酵情況,一定要記得適時的灑水提高落葉堆的濕度。而水分多寡的判別以葉間看得見些微水分為適當,太乾時便灑水

堆肥場在泥土地上效果更好:落葉堆肥場直接建置在泥土地上會有更好的效果,因為土壤會直接提供幫助分解的微生物

三明治堆肥法最佳:落葉堆肥以三明治堆肥法的方式來進行,即一層落葉、一層薄薄的堆肥促進材反覆堆疊,會得到較佳的堆肥速率和堆肥品質

田間操作可鋪土取代帆布:若於田間操作落葉堆肥時,簡單挖個大的淺坑即可進行。由於田間的土壤容易取得,每次落葉堆置後,可用鏟子剷土鋪在落葉上,取代帆布和重物壓堆的效果

利用回收材料更可建造堆肥場所:落葉堆肥桶的銷售在台灣還不常見,因此最好是利用身邊容易取得的材料來建造一個堆肥空間。例如廢棄的木板堆疊的空心磚等都適用

水草堆肥

重複堆置3-5次才有覆蓋效果:水草堆肥適合在花草蔬菜種植初期做護根覆蓋,不過因為浮水性水生植物脫水後體積會急速縮減,因此需重複堆置操作2-3次甚至3、5次後才能達到良好的覆蓋效果

有水池者適合養殖水草:水草養殖雖然沒有空間的限制,但如果需要大量使用,相對的就必須有較大範圍的水池來養殖水生植物。因此原本就有或想要擁有花園水池的人,就可讓水生植物循環利用

水池養魚可控制蚊蟲繁殖:水生植物基本上只要給予充分的水就可以了,但也因為水的關係而變成蚊子幼蟲生長的環境。因此水池如果設於庭院時,建議在水中放養大肚魚等會以蚊子幼蟲為食,而且不需打氣設備。若水池是在田間,則自然會有水蠆和蝌蚪來控制蚊子幼蟲的數量

伯卡西肥

乾濕調配好就不易發臭:伯卡西肥材料並不複雜,但重點在於乾濕度適中,若過濕會發臭長蟲。可將材料攪拌後抓起一把握拳擠壓,不會有水分流出,且混料可抓成塊狀,手心則微濕潤為最佳狀況。若太乾或太濕可以利用濕豆渣或乾米糠來調配

安插溫度計便於控制溫濕度:初期堆置1週左右溫度會逐漸升到50-60℃,若溫度低於50℃,可能也是材料過濕的問題,建議可在箱體外可擺放溫度計以便於測溫來保持穩定的溫度

加液肥發酵狀態更佳:伯卡西肥約置放1個月後發酵就慢慢減弱,如果已有完熟肥,建議不防浸入水中成液肥,再加入當中攪拌,可藉以提升菌種,溫度又會再次升高約50-60℃發酵狀態更佳

翻堆有助發酵:勤快的翻堆有助於伯卡西肥發酵完全。原因是伯卡西肥的原材料都很營養,若處理不當便容易發臭或長蟲。要促使它順利分解發酵,就得提供充足氧氣,其靠的就是翻堆。翻堆次數頻繁不易失敗,建議初期最好每天翻堆,第10-30天每2天翻堆1次;第30-60天每星期翻堆1次,因此約經2個月即可使用

瀧禾實業有限公司

arrow
arrow

    瀧禾實業有限公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