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為獨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據考證的野生蘆薈品種300多種,主要分布於非洲等地。因其易於栽種,為花葉兼備的觀賞植物。可食用的品種只有六種,而當中具有藥用價值的蘆薈品種主要有:庫拉索蘆薈又名洋蘆薈、巴貝多蘆薈或翠葉蘆薈、好望角蘆薈、元江蘆薈等
味苦性寒,清肝熱、通便、殺蟲;此外還用於頭痛、大便秘結、小兒驚癇、疳瘍癤腫、燒燙傷、癬瘡、痔、萎縮性鼻炎、瘰、肝炎、膽道結石、濕癬等。但眾多品種之中,只有數個品種可作食用或外用,其中藥用價值最佳的品種為翠葉蘆薈
養護要點:
- 水分:蘆薈和所有植物一樣,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 澆水:適時澆水是炎熱夏季特別要注意的。蘆薈喜光耐熱,但在夏季溫度高、降水少時也要防止乾旱,適當地澆水可獲得更高的產量。澆水造成不能過量,一般5~10天澆一次即可。到了秋季就要控制澆水,可採取噴水的方法,即使土壤比較乾燥也沒有關係,否則很容易爛根。
- 溫度:蘆薈怕寒冷。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在5℃左右停止生長,它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濕度為45%~85%。中國的3~10月份,大部分地區都符合這個溫度。利用大棚保溫栽培將解決北方地區大面積栽種蘆薈的越冬問題。
- 土質: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的生長不良。
- 陽光:秋冬季節除了注意保暖,還要注意盡量讓蘆薈多見陽光。室內盆栽蘆薈可以放到避風向陽的地方。如果溫度較低,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在早上9點以後,3下午點以前進行日晒。
- 施肥:需要氮、磷、鉀和一些微量元素。最好使用發酵的有機肥,如餅肥、雞糞、堆肥、蚯蚓、糞肥等。生長旺盛期土壤中養分不斷被株體吸收,如不及時追肥就會影響蘆薈生長。有機肥一般肥效慢,不能等蘆薈生長受了影響後再施肥,這樣就來不及了。施肥一次不宜過多,不要沾污葉片,如果沾污要用清水沖洗。
- 鬆土:需要排水透氣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種植期間要加強管理,多次鬆土除草,可促進土壤的通氣性,加速轉化土壤養分,促進根系發達,提高抗病能力,達到快速健康成長。如果土質排水透氣性不良,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陽,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也會牾成水分和養階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
- 採摘:種植三年左右的蘆薈就可採摘了。三年以上的葉子藥用價值更高。采葉時一般要從植株下部開始,成熟的葉片順熱肅下,不要傷害植株,並晝保持中體完整。因蘆薈葉中水分佔96%以上。破損的葉體中的汁液流出,對其營養是個損失。另外破損的葉子也不易保存,還會影響其它葉片存放。
繁殖方法:
蘆薈雖然也能開花結籽,但繁殖慢。,蘆薈一般都採用幼苗移栽或扡插技術等進行無性繁殖,幼苗移栽的分生繁殖是蘆薈的主要繁殖方法。其中,較先進的技術是組織培養。一般家庭可採用扡插方法進行蘆薈繁殖。通常用來移栽扡插的幼苗是用根部生長的新株,在春秋兩季進行最為適宜,因為氣溫在20-25℃時,蘆薈發根速度快,緩苗期短,成活率高。新插的小芽要求土壤要有一定的透氣性,生根期不宜多澆水,還要儘量避免陽光直射。扡插頭幾天,葉片有些發黃,這是正常現象,生根後會自然返青。為防止無根的小芽腐爛,除要控制澆水外,也可以先將小芽晾一晾,使切口乾燥再插入土中,掌握蘆薈扡插的這些特點,家庭蘆薈繁殖,一般人都可以操作,而且成活率較高。
合適空間:
蘆薈花葉兼備,十分適合觀賞,放置在光線明亮,但沒有直射陽光的地方,如臥室、客廳等,倍顯溫馨氣氛
注意事項:
蘆薈是熱帶沙漠植物,具有改善胃腸功能,增強體質的效果,但食用時卻需要注意,蘆薈對於實熱體質它比較適宜,對於虛寒體質以及陽虛、氣虛的人就不太適合,例如怕冷、精力不足、體力不足、記憶下降、活力不足等。同時,美容護膚是蘆薈的一大功效,它含的多醣和多種維生素對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美白作用,它含的膠質能使皮膚、肌肉細胞收縮,能保護水分,恢復彈性,消除皺紋
花語
自尊又自卑的愛;愛的傷痕正是愛的記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