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盆

盆的空間有限,給幾分空間,植物就能成長幾分。超過容許後,植物先是停止生長,接著因無法供應根部足夠的水分養分,而開始消耗本身所貯藏的養分,直至供需透支,枯乾凋萎,若此時才急著換盆,怕已來不及。此時植物極為衰弱,體內所存養分也已消耗殆盡,根部又因過度擁擠而腐壞,這種體質若換盆反會加速死亡

換盆時機

每種植物的生長速度與溫度、土質、環境、給水方式、日照、盆缽大小都有緊密關係,並無固定要幾年換一次盆的規定。生長速度的快慢大致的順序是草本類、球根類、灌木、常綠喬木、針葉樹類..等。總之查物生長開始出現渟滯、排水較以前緩慢、細根有些冒出土面、底耜排水孔有被根系者塞等情形就該換盆了。以季節來說,春秋兩季外加梅雨期都是換盆好時機,不過,落葉樹要避免在深秋動手,以免還未復原就進入休眠期,傷口不易癒合

從盆中取出植物的要訣

正常狀態下生長的植物根系,會緊緊頂住盆壁,不易取出,可在換盆前一兩天減少澆水量,讓它略呈乾燥又不危及生命,枝葉會稍稍失去彈性而有下垂的模樣最好。因為如此一來,根系會略有收縮而不再緊頂盆壁,輕敲盆邊上緣就很容易取出。取出後,先將結成硬塊的根系拆鬆,並剝除外圍的舊土,以竹筷尖端插入根逢中向外輕址,順序是由下往上,分幾次操作,原本繞圈的根系就能變為直線下垂。

根在盆內的生長狀況

植物植入新盆時,主要根系大多會被安排在盆缽的中心位置,漸漸生長時,根系就會往下、往旁伸展,一旦解及盆壁及盆底,會開始繞著盆壁打轉,外緣擁擠了再向內發展,此時,原本鬆軟盆土會漸漸變得密實,發生澆水後水分排出較以前慢的現象,待中心部位也被根系植滿之後,無處可去的根開始違反常理往上尋找出路,進而盆土表層可見細根竄起,此時盆缽內部必已排擠不堪,澆水後,不是水分不易滲達盆底就是根本無法排出,此情況久了,脫水枯乾或過濕爛根都可能發生

換盆步驟

1.選取盆缽,不見得要比原來的更大,只要修剪後的根系不致觸及盆壁即可,先在排水孔鋪設一塊略大的紗網,只要能使盆土不外漏即可

2.佈好紗網後先鋪設一層較粗粒的栽培介質,是相當重要的步驟,一般栽培植物時因積水爛根的比例極高,即使使用輕質培養土,至少也要在底層鋪上粗粒或小石子,這樣可以破壞培養土極強的毛細作用,而不致過濕,也可增加盆缽底部的重量而使重心更穩

3.再把較細植土填至1/3(淺盆約1/2)深度時就可放入植株,要使修剪平整的根系底部與土壤密貼,再以更細的植土填入

4.清理過的根系會存在著不少空隙,所以務必要填滿這些缺口,否則植株易鬆動也易脫水,不鏽鋼筷是很好的工具,大小適宜,由於它的表面光滑,將植土戮入空洞時不易磨傷根皮,而且筷子兩端粗細不同,更適合伸入各種縫隙

5.植土覆至根系的上緣即可,不要將枝幹掩蓋,木本植物甚至還可以將根盤些微露出

6.填妥土之後,置於水中讓水分均勻的由底下上升濕潤全盆,但盆緣要高於水面,以免輕質植土浮起散失。最後,將盆缽取出後,修剪一下過長過多的枝葉,換盆工作即完成 

做必要的斷根處理

如果根團已糾結到無法拆解的地步,則須將外圍最硬的一圈剪除,千萬別用強力手段敲鬆土團,整個根團只保留中心部位約1/2至1/3的程度,其餘的根剪除,並將夾雜在根團中的壞根剪去,好根與壞根的顏色與飽滿度有極大的差異,很容易就能分辨。根的吸收是由最前方的根冠進行,長的根與短的根都只具有一個根冠,將長根剪除縮短,不會減少根的數量,傷口復原後,不但恢復功能,輸送的管線還會比以前更短更迅速。

換盆的原意並不只是更換大的盆而已,最主要目的是修剪老根與更新植土,如果植株與原先的舊盆搭配合適,仍可將舊盆內外清洗乾淨後再植回。值得注意的是,勿將植株取出後原封不動地置入較大的新盆,再補填新土,或是略為剝除舊土後,根系原封不動植回盆中,原因都只因為害怕動了根就長不好,甚至傷了植物的性命。要知道枝葉修剪後會分枝發展得更好,根系也是一樣,較短較細密的根系吸收能力好,穩固性強,搭配盆缽的選擇性也多,過長過直的根永遠只能植於深盆。

舊盆的維護與管理

用過的空盆最好能立即清洗內部,並在陽光下消毒晒乾收妥,以備下次再用。千萬不要把枯萎的植株連同盆土丟置於角落,待要使用時才清理,這會使盆內壁累積大量黴菌,盆外壁則附著不易清除的水垢土垢,隨意堆置也容易碰損,舊盆雖非當初購買時的主角,但隨著栽培的物種增多,技巧也更進步,將來總會有再到的時候

瀧禾實業有限公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瀧禾實業有限公司 的頭像
    瀧禾實業有限公司

    【瀧禾園藝景觀設計-植栽銷售、園藝資材】歡迎蒞臨本公司官網 http://www.lungho.tw

    瀧禾實業有限公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