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生植物,又稱附著植物、著生植物,是植物在其它活體植物上面生長或是依附的現象,通常不會長得很高大。附生植物是由地生植物慢慢演變而来的這種關係通常多數與較高階的植物有關,然而表生細菌、真菌、藻類、地衣、苔蘚,以及蕨類也生存良好。
附生現象是植物對大自然的一種進化適應,植物的生命力很強,這部分植物及耐乾旱,對環境濕度要求低,附生植物的養份及水份來源並非來自其所附著的樹幹,而是其所截留上方落葉或樹皮等所形成腐植質,降水、雨露或空氣中的水分,自身可進行光合作用,不會掠奪它所附著植物的營養與水分。這種生長模式的意義在於可以通過攀附於高大樹木之上而使自己更好地吸收光。也因此附生植物可視為空氣濕度的指標。即空氣濕度較高的地區如熱帶雨林,附生植物的種類與族群通常較多。
在台灣附生植物種類較多者,主要為苔蘚類、蕨類及蘭科植物。但後者因經濟價值較高,面臨過度採擷的壓力,一般較不易發現。而附生在樹上的蕨類,如鳥巢蕨、崖薑蕨、伏石蕨、瓦葦、書帶蕨等
常見一些藤蔓植物攀附在樹上,但根部仍在地面的植物如葛藤或血藤等,於定義上並非附生植物,而是藤本。根莖已木質化稱為木質籐本,食用性的如葡萄等觀賞性的如紫藤.
附生植物與寄生植物不同的是,附生植物的根不與被它依附的植物連成一體,它的水分養分獲取由它獨立解決,它的存在與生長不跟被它依附的植物發生直接的利害關係。
寄生植物則是由它的根紮入被寄生者,與之連成一體,水分養分從被寄生者身上直接獲取,嚴重影響被寄生者的生長,導致其生長不良、不能開花結果,嚴重的終將枯死
其種子只要遇到合適的條件,就能生根發芽。附生條件須具備種源、腐殖質(土壤)、水分等因素,當種子被風吹起或鳥類傳播,偶然落在符合生存條件的活樹或枯萎的樹幹上就成長為附生植物。在熱帶雨林中,植物生長茂密,由於植物之間爭奪陽光的競爭比較強烈,附生的植物就更容易獲取來之不易的光源。附生植物在形態和生理上,已形成非常適應的特性,比如鳥巢蕨的形態似鳥巢狀,可以截留儘量多的雨水以及枯落物、鳥糞等,海綿狀的枯落物可儲存水分、並提供營養物質。
瀧禾實業有限公司